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快讯 > 正文

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达30.28%,家长可以做些什么?清华教授彭凯平给家长的建议|当前播报

2023-03-09 15:25:49 多知网

文|张蔚斐


(资料图片)

来源|成长的可能

|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

(2019-2022)》

青少年抑郁症有多严重?据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(2019-2022)》显示,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、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。本次参与调研人群中,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达30.28%,18-24岁占比35.32%。

在2020年,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中显示的数据来看,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是24.60%,数字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青少年抑郁高发的现状,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
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威胁,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一个医学、心理问题,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。

近年来,抑郁症发病趋向于低龄化。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,参与调研的人群中5成抑郁患者为学生,41%曾因抑郁休学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成因?体现在哪些方面?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?

除了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(2019-2022)》中的数据分析之外,本文还总结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直播中分享给家长的建议,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当下开始。

#1

抑郁症成因:亲子关系占比68.04%

在蓝皮书中,有86%和68%的患者认为: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。

上周,一则“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”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,也让更多人意识到,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忽视是多么严重。

对于孩子来说,家庭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,有些家庭不注重亲子关系的维护,等孩子到了青春期,亲子之间的沟通就更少了。

有时,也不是孩子不想和家长沟通,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言论,例如:

“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抑郁症?”

“孩子想开一点就好了。”

“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。”

当孩子鼓起勇气寻求帮助时,得到的却是家长的漠视。家长对抑郁症的态度,往往会对孩子形成二次伤害。

在抑郁症发病的群体年龄画像中,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%,50%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。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,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~20%,接近于成人。有研究认为,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。

蓝皮书进一步指出,有77%和69%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,63%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、控制、忽视、缺乏关爱和冲突、家暴。

从调研结果来看,抑郁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最大,其次为社交生活、家庭生活。部分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,成绩下滑,也与情绪影响有很大关系。

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,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,家庭支持是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,学校和单位是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载体。它们能否提供理解、包容、支持的环境,是患者康复以及稳定的核心环节。

#2

五大维度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疾病隐患

有时候,不是家长不关心孩子,而是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。

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直播中提到,如果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科学诊断,但有时候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没有严重到可以确诊为心理疾病的程度,仅是一种情绪的波动、心情的抑郁、行为的不振。

那么,家长该如何关注到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呢?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呢?彭凯平教授给家长提出了五个关注的关键点:

一、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?

以前特别欢蹦乱跳,现在沉默寡言;以前喜欢跟人交往,现在闷闷地退缩,不与人来往。孩子行为上的变化,其实是在给家长信号:孩子的生活和身心上产生了巨变。

二、孩子是否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?

例如:孩子经常抱怨睡不着觉,起来萎靡不振。

三、孩子是否出现严重的食欲变化问题?

吃不下饭,经常抱怨没有胃口,不想吃饭,甚至体重也发生巨大的变化。

四、孩子是否和别人产生强烈的冲突?

例如:动不动就生气、发脾气。

五、孩子是否有严重的退缩行为?

例如:不与亲人交往,不和别人谈话,不理不睬、孤独。

以上这五点,某种程度上都在给家长释放信号,如果偶尔出现这样的问题,是正常的、可解决的,但是如果连续五天都是这样的问题的话,就需要家长多加关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五大关注点不是一个科学的标准,因为人与人不一样,孩子的性格、家庭生活环境都不一样,只是给家长一个方向,作为参考。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轻生现象,则要立刻寻求专业帮助。

#3

家长可以怎么帮助孩子?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

当孩子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状时,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自我调整?彭凯平提出3C原则:

一、Contact。

主动亲近、接触自己的孩子。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增加拥抱的次数,与他们打闹、嘻嘻哈哈、勾肩搭背,与他们一起打球、看电影、郊游,多和孩子在一起活动。活动很重要,

当孩子出现初期的心理上的不舒服症状时,带他走出家门,尤其是逼他下床,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。

二、 Communication。

一定要进行沟通、交流、分享,鼓励孩子讲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、麻烦、挑战、挫折、打击、不如意。

亲子之间的每日谈话至少要有30分钟以上,不能三言两语、浅谈辄止,要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。

三、Collective。

一定要让孩子融入社会、融入人际关系,鼓励孩子交友、参加集体活动。鼓励孩子和社会上积极的、有益的事情联系在一起,发现自己的爱好,培养兴趣,多参与集体、公益的事业,多多互动。

除此之外,彭凯平还建议家长把情绪调节的方法教授给孩子,当他们感到情绪郁闷的时候、烦恼急躁的时候,能有一些简单的技巧进行自我情绪管理。

彭凯平的情绪调节“八正法”,家长可以学起来,同时教给孩子:

一、学会平稳呼吸。

很多情商课程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学会吸气,当我们能够把气慢慢吸进来的时候,我们的情绪就能慢慢好转。比如你开车上班时,突然有人超车,一定会让你火冒三丈,这时候如果你能慢慢吸气,就会发现愤怒的情绪在得到抑制。

二、抬头挺胸。

当一个人抬头挺胸时,呼吸会比较顺畅,垂头就容易感到丧气。

三、抚摸身体。

鼓励孩子自己拍拍手、鼓鼓掌、锤捶胸、摸摸脸,对情绪调节有很大的帮助。实在不行,父母可以拥抱一下孩子,肢体的接触和抚摸的安抚作用是非常强烈的。

四、闻香。

嗅觉是先有情绪反应,再有判断分析。气味会先刺激杏仁核,让我们感受到舒服还是不舒服。可以是精油、香水、熏香,闻一些令孩子愉悦的香气,或进行沐浴。

五、运动游戏。

鼓励孩子找一件他喜欢做的事,可以是运动,也可以是生活中任何小事。

六、艺术作品的调节。

例如:听音乐,积极的音乐能调节情绪。也可以欣赏喜剧、相声,幽默的故事,都可以让孩子感到愉悦。

七、禅思专念。

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事,如冥想、瑜伽、打坐。

八、写作。

当孩子能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时,我们会发现在写作过程中,孩子的情绪能得到很好的安抚。因为写作是一种理智的行为,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抑制作用,大脑的神经系统是协同作用的,理性上升时,感性下降。

鼓励孩子多些心里的感受、读书心得、新的灵感或是一件好事,都会让孩子心情愉快、自信的感觉油然而生。

总结下来,严重的情绪问题交给心理医生;轻微的抑郁由家长带着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;同时教孩子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。家长做好三点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。

相关阅读 

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竟达24.6%,这一代孩子怎么了?

青少年抑郁从何而来?你了解这一代孩子吗?徐凯文:家长不能“刻舟求剑”

“我带了45个孩子,有4个患了抑郁症”